有人骂我傻,我该怎么骂回去
不回应,何以故?不受故!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郝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白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寒山,舍得经典佛语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郝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剑,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拿只那个办。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著也不言,问著如哑汉,打著也不理,推著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谈,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大家怎么看郭嘉
郭嘉是个一等一的军事天才,他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 郭嘉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说了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郭嘉在世时,曹操一路高歌猛进,统一北方;郭嘉死后,曹操南征,讨马腾,战张鲁,攻孙权都乏善可陈,可见郭嘉在军事上的才谋。
- 诸葛亮
而诸葛亮的特点在于政治而非不是军事,他总领全局,辅佐君王统一天下相比较出奇制胜就更加突出了,他为刘备集团贡献了28年,其中11年大权独揽,他把刘备从无一份土地,寄人篱下,发展成一方集团,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然司马懿就更加注重权谋的运用,对于对手,自己的皇帝看的十分清晰,对天下的局势也了如指掌,他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将曹家的天下改换成了司马家的天下,虽然他生前并未称帝,但晋朝是由他才奠定起来的。
- 司马懿
总得来说,郭嘉年命不永,如果多活十年,或许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可是历史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或许是留与我们后人评说罢。
少华 0:48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能够说是其时首屈一指的人物。而恰好郭嘉逝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
郭嘉第一次上班在袁绍那,干了一段时间郭嘉对老乡郭图说袁大头是废物,我辞职不干了。
曹老板得了兖州,但从戏志才死后就很伤心,对人事老大荀彧说,听说你老家牛逼人物多,那还有没有跟志才一样的牛逼人物?荀彧说,有,郭嘉。于是曹老板把郭嘉招过来聊了聊后说,非常好,我以后一统天下就靠他了。郭嘉也说以后升职加薪,成就大业就靠曹老板了。于是曹老板把郭嘉任命为秘书(军师祭酒),所以有人说郭嘉明见事理,看人非常准(级别越高越准),分析情报非常卓越,并且郭嘉的老板是三国最强大的BOSS,曹老板的参谋团队的实力非常雄厚,几乎都是前五的牛人。郭嘉的军事是他的弱项。有人说出其不意,兵贵神速不要太牛逼,对此我只能表示你看的书太少了,因为曹老板传,田畴传,张辽传详细说了当时的情况,曹操在200百里外被敌军发现,当时曹操没有粮食,若敌军依山守险,曹操将死于塞外。并且,绕道迷路,若不是田畴引路也是死路一条。作战时要不是张辽发挥200%的实力(曹操对张辽说我的老命就交给你了,并把自己穿的披风赐给他,张辽奋力死战),帅全军所向披靡,斩了蹋顿,曹操一样死路一条。所以这次成功不是在于郭嘉,出谋划策跟能不能执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军事家不是靠偶然就能成的。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记得在看三国演义时,被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的战略思想所吸引,从中认识到了人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统治者要善于纳谏,用人不疑,做事果断。作为军师,臣子,不仅要有军事、政治的才发,还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明主,一个能成大事的明主,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在三国演义的战争史中“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战略战术思想,能够体现出郭嘉在军事上的能力。郭嘉确实是有着远超众人的军事才发,名副其实的杰出谋士。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想要讨伐袁绍,但是又担心自己不能战胜。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的战略思想,具体透彻的分析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从而振奋了人心。这一十胜十败论,准确无误地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胜负点一一罗列,说明了曹操即使兵力弱于袁绍,但是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处胜于袁绍,故可以少敌多。郭嘉从此也跻身入到了曹操阵营的权利中心,此后越发越闪耀。总之,郭嘉是著名的军师,谋士,素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可见郭嘉在军事方面的才华突出。
不吹不黑,我们比比郭嘉和诸葛亮!
1、郭嘉多牛?个人观点,参谋能力郭嘉≈诸葛亮,战略眼光>诸葛亮!今人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吹捧。
他是三国顶级谋士,在官渡之战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为曹操平定北方立有大功;另外还立有4处功劳: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预见孙策死于平常人之手;献计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
不吹不黑,郭嘉是三国顶级谋士之一,参谋能力郭嘉≈诸葛亮。
但郭嘉战略眼光强于诸葛亮,他弃袁绍,攻击刘备,选择最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诸葛亮不能比!
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很多人谋士官职比他高,郭嘉临死前只是“司空军祭酒”。死后也是在曹奂时期,才配祀太祖庙。
(郭嘉)
以下分别说说:
一、郭嘉,曹操前期最亲密的谋士,有五大功劳。
(1)、“十胜十败”之策。西晋《傅子》一书,说郭嘉在官渡之战中,做出“十胜十败”的论断,为曹操坚定“以弱胜强”决心;但请注意,当时荀彧,贾诩都有类似说法,并非是郭嘉一人独算。
客观评价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建安3年,曹操置军师祭酒,晋书称参掌戎律,不过观陈琳、阮瑀以此职掌记室,杜夔又以此职参太乐事。军师祭酒的职掌,或许是因人而异。而看军师祭酒的名字,虽是府吏,却没有没有曹名,建安18年劝进表中,军师祭酒更达11人之多,因此军师祭酒很可能属于“门下”系统,不同于诸曹掾属。从郭嘉建安3年居此职到建安13年死,郭嘉对于曹操,也就可以用6个字来简单概括,亲信中的亲信。若非亲信中的亲信,势必不可能长久居此任。虽然官位不高,但亲信的官位和他们与君王的关系本就不是用官位来衡量的。像吴国是仪、胡综,魏国刘晔、刘放、孙资等人,从来也都没位居高官。
从“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这句话,也不难看出,郭嘉和曹操两个人的关系之深。可以说郭嘉懂的溜须拍马,也可以说郭嘉懂的察言观色,但不管怎么说,郭嘉和曹操之间的关系,一般人也比不上。或许也就之后的王粲、杜袭少数人能比一比。
从曹操对郭嘉的封爵上,不难看出曹操对他的宠爱。封爵这个事,没有获封的必定功劳不够,但反过来,不是说获封的必定就有功劳。犹如汉祖封萧何,魏武封荀彧,找个由头,总能封赏。文吏无战斗功,要获封何其难。荀攸受封时还能说官高人望足,郭嘉以府吏获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郭嘉为帮曹操统一北方,有以下几个谋略!
一:战吕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拿下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二:定河北
官渡之战曹操在战与退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郭嘉则提出要战,且以“十胜十败”稳定军心,鼓励曹操。此论一方面是给予曹操势力众将士鼓舞士气,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战本就不能退,只能迎战,否则曹操再无力抵抗袁绍势力!此战过后曹操占领河北!
三:灭乌桓
曹操在官渡大捷、灭了北方劲敌袁绍主力、追缴其残余势力时征乌桓的,远征乌桓受到众多谋士反对,但唯有一人力主用兵,且要兵贵神速。那就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的郭嘉。
征乌桓采取的是闪电战和血洗战,史载曹操“虚国远征”,可见大张旗鼓、势在必得。这是汉军出塞征战,主动出击的为数不多战例。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曹军乘胜追击,直捣乌桓老巢柳城,一举平定乌桓三郡。
郭嘉,首先是一个和曹操臭味相投的人,有着和曹操类似的毛病,也有着和曹操类似的智慧,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和荀彧那样的道德完人是不一样的。他更注重战术,而不是战略,用兵重在一个“奇”,但他不像程昱那样阴损,只是自己的毛病,影响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死的早,在汉朝的世家子弟是要系统的学习 “六艺”,那个年代是没有文弱书生这个词的。
如果用兵用的是“奇正相辅”的话,荀彧代表是“正”,郭嘉代表的就是“奇”。三国赤壁之后,曹操哭凤孝,就不是要羞辱别的谋士的。曹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中没有失职,降服荆州后贾诩建议好好经营,震慑四方,这在当时是可行的,程昱几次提醒火攻的忧虑,所以,曹操是没有必要责备他们的,而郭嘉的特点,计策来的快,即便是曹操联系出错以后,也能有所挽回,不至于输的一败涂地,丧失了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机。
至于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我是不认可的。三国里的这几个顶级谋士,实力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可能侧重点不同而已
郭嘉大才,如果他能够长寿,并且一直辅佐曹操的话,三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通过几个方面就能反映出,首先是对于刘备的防备,刘备先投靠曹操,郭嘉就看出来备有关张等猛将,又很得人心,一定不是居于人下之辈,于是献计曹操,杀之不得就软禁起来,但是没有被采纳,其次官渡之战后对于平定北方的袁谭袁尚等郭嘉主张远征速战速决,并且料定刘备不敢从背后捅刀子,结果是曹操大获全胜,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对于人心的把握是郭嘉的最大优势,跟曹操这样的领袖长年相处都没有出过问题,说明郭嘉的智商情商及大局观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国士有哪些人,如何排名
黄帝轩辕,唐尧,虞舜,夏禹,周公,孔子,孟子,孙武,老子,鬼谷子,管仲,张仲景,文中子王通,杨坚,李世民,沈括,包拯,岳飞,范仲淹,康熙,雍正,……
圣主明君、智者贤人、能工巧匠、英雄豪杰、忠臣良将都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是国家富强的建设者,是和平正义的捍卫者,是人民幸福的领导者,是民族振兴的指引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者。
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今天,都应缅怀先烈古贤,都应尊敬感恩,也应继承发扬。
新年伊始,愿祖国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强民富,风调雨顺,也祝福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财运亨通,美好如意,快乐如愿。
我国历史上能人太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佩服的谋士。做为顶尖谋士,他们经天纬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鬼神莫测,神乎其神,让人闻风丧胆。做事往往比缜密,让你找不到缺点,抓不到把柄。事后能全身而退。
以下是我筛选出的十大谋士。
神算,谋略家之祖,鬼谷子
姜子牙
谋圣张良
忠谏魏微,
神算刘伯温
管仲
鬼才郭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
诸葛亮
孙膑,
谋略家伍子晋
谢谢邀请。
十大国士,叫法不一。总之是:贡献突出,基本上能左右历史进程的帝王,良相名将。评价古人,不能戴有色眼镜,应该客观,科学;不能随意打扮历史。
自古以来,没有圣人,完人。有突出贡献的古人,缺点会更多……所谓的排名,排座次只是一家之言,并无实际意义。因时,因地,因情不同,处理事情时的考量,也就不同。比如:范蠡的功成名退就一定好吗?管仲的治军就一定完美吗?岳飞的愚忠一直被后人诟病,诸葛亮的北伐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商鞅变法而被车裂,班超,蔺相如,乐毅,都没得善终。
名次就不排了。
三国中郭嘉比诸葛亮优秀吗
我觉得郭嘉和诸葛亮没有可比性,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提出“隆中对”这应该可以比肩荀彧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周瑜的“二分天下”鲁肅的“榻上对”!而郭嘉并未向曹操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在军事上也曾有濮阳逢吕布,宛城战张绣之说,这个时候郭嘉是还在的,那郭嘉为什么不提醒曹操呢?濮阳是典韦拼死背着曹操杀出来,宛城典韦,曹昂更是直接战死,若不是关键时刻于禁站出来,曹操结局还真不好说!所以说如诸葛亮,荀彧,周瑜,鲁肅等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统筹全局!而郭嘉之流能最大限度的左右一场战争!荀彧,诸葛亮,鲁肅这三人算是一级别(司马懿搞不懂他的初衷,难道一开始就是奔着天下去的?)周瑜带兵打仗可能强于诸葛亮,内政后勤可能不如其他三位,大局观应该都差不多!郭嘉曹操,濮阳败于陈宫吕布,宛城败于贾诩张绣!而刘备法正却在汉中打败曹操!所以我觉得郭嘉,贾诩(谋主荀攸)陈宫,陆逊,法正(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应该不差,可惜出场次数太少,徐庶也是)其他势力如李儒,田丰等都应该在伯仲之间!如果诸葛亮和郭嘉各自领兵的话,诸葛亮绝对完爆郭嘉(武庙十哲)!并不是三国演义吹起来的反而郭嘉好像是易中天品三国之后起来的!
第一,诸葛亮比郭嘉看得远。初出茅庐,定天下三分如果,为刘备设计好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方案;郭嘉确只是给曹操分析了袁绍必败的原因,增强了曹操必胜的信心,却没为曹操统一天下献出一个完整方案。第二,诸葛亮高瞻远瞩,出使东吴,达成孙刘联盟,为三分天下打下基础;郭嘉只出一些小范围计策,只是促进了曹操统一北方。第三,诸葛亮辅助刘备借得荆州,并帮助刘备谋得益州,使漂泊了半生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所得地盘,郭嘉作用无足轻重。第四,刘备死后,诸葛亮受托孤之重,辅助刘禅稳定了蜀汉,稳定了人心,无愧股肱之臣;郭嘉虽受曹操重视,但所起角色作用不过一参谋而已。第五,诸葛亮南征北伐,均为统帅,计谋决策运用自如,进退有序,以南征固国基,以北伐励蜀志,绵延国乍;郭嘉这点远未体现。第六,诸葛亮治国理政,公平公正,官员廉洁,百姓亲附,致人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郭嘉更难与比。第七,诸葛亮品行高洁,勤俭自守,鞠躬尽瘁,千古忠臣贤相,万古楷模;郭嘉风流成性,终致身弱早夭。第八,诸葛亮精机巧,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驽,孔明灯等;郭嘉在此更是一无建树。由此八项,诸葛超郭嘉多矣,世之妄称郭嘉出孔明之上,乃弱智小儿耳。
诸葛亮:刘备手下第一谋士。26岁跟随刘备。54岁病死。可谓战功无数。鞠躬尽瘁。共跟随刘备28年,其中11年独揽大权。(他的事迹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郭嘉:曹操手下早期第一谋士(我感觉比诸葛亮差不到哪去)。27岁跟随袁绍,后跟随曹操。战功:灭吕布,伐袁绍。平乌丸。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但体弱多病,不适应南方生活。于38岁病死。公跟随曹操11年。官位只是个军事祭祀。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参谋,连个参谋长都不是``
可笑的是,郭嘉死的那年,诸葛亮正好出山。所以我们就没看到两大集团第一谋士的智斗。
如果根据三国演义的话,很明显是诸葛亮略胜一筹的,鲁迅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
但是从三国志里面说,因为三国志还是比较接近三国时期的史实,大家都知道历史书这些都是跟实际肯定有出入的,这里不说这个。从三国志里面讲,就军事而已,郭嘉比诸葛亮强很多倍,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都是军事才能太弱了,基本上他的战略战术思想都是非常失败的,有人说,刘家的天下就是给诸葛败坏的。三国志评诸葛亮的有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概况“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谋臣,只可惜英年早逝,没能更有作为的施展才华。与诸葛亮相比,他最大的不足就是一没有军事理论著述,二没有独立领兵打仗的经历。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
而诸葛亮不仅有《将苑》、《南征》、《兵要》、《传运》《军令》等军事理论著述,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弓箭等武器器材,更以书生身份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主公的信任上,郭嘉优;主公的任用上,郭嘉优。历史上诸葛亮并不被刘备所十分看中,刘备看中庞统,法正。在刘备得到这两个人时,他们总是后来居上。1荆州四郡是诸葛亮时期夺的,但是张飞的功劳不小,而形势是曹孙作战,刘备拣了便宜而已。其余关公与老黄的交战是演义里的时,几个郡只是投降过来的。
2庞统来投,刘备与其一起攻打西川。攻阁城是,在城下庞统被射死(非在落凤坡,演义的事)。庞统是很点悖的。但是他死时,已经完成了取川的大部分任务了,就是攻打成都和残余不降部队。而此时又是张飞起了作用,而诸葛亮水军几乎没有交战。 3取汉中都以为是诸葛亮的功劳,其实不然,关键人物是法正。法正的军事才华可谓很高,但定军山斩夏侯渊时,夏侯的参谋郭淮在长安养病。郭淮是曹丕曹睿时期让诸葛亮吃尽苦头的一个人,大家可以看《三国志》。
取汉中也不完全是法正的功劳,张飞也是很重要的,后成为车骑将军,与关羽,魏延都为刘备所重视的大将。郭嘉在时,曹操基本一路凯歌,他的神算也是过诸葛亮的。郭嘉与曹操也有“隆中对”,由于诸葛亮这个人是鞠躬尽瘁的人,所以比较出名,也由于郭嘉的英才早逝和历代的褒刘贬曹。
总结一下,郭嘉聪明于诸葛亮。
可能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和郭嘉都是军师,但是实际上两个人并非同类型的人才,很难说谁更优秀。
曹操因为戏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商量大事的人,“莫可与计事者”,因此问荀彧“谁可以继之”,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和郭嘉会面以后谈论了天下之事,认为郭嘉可以助自己成大业,因此任命他为司空军祭酒,陪伴身边参谋军机事务。
郭嘉在曹操账下时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像灭吕布、败刘备、和袁绍决战、平定河北等战事都有他身影。因为在大事上郭嘉分析透彻,因此曹操说“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赤壁战败以后,曹操也说如果郭嘉还在,不至于有此大败。
而诸葛亮则和《三国演义》中不同,虽然他也帮刘备出谋划策,像提出《隆中对》,在当阳之败以后提出和孙权联合等,不过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刘备夺取荆州以后,诸葛亮就负责管理零陵、桂阳、长沙等地。刘备取得益州以后,诸葛亮又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在刘备不在时代为署理事务。在这一点上,他和荀彧的工作倒有些相似。
而在刘备去世以后,蜀中人才凋零,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总领朝政,掌管蜀汉一切军政事务,还要亲自带兵出征,其工作相当于曹操当年所做的,和郭嘉定位也不相同
所以说郭嘉和诸葛亮两个人都是优秀的人才,但是各自侧重的方向不同,很难说谁更优秀一点。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郭嘉长于出谋划策,是个很好的谋士,曹操这种自身能力出色的君主更需要这样的人才。而诸葛亮长于政务、军事,能力更全面,蜀汉后期这种局面只有他才能支撑。
郭嘉给诸葛亮提鞋的资格都没有。郭嘉也算军事家?呵呵,没带过兵,治军,阵法,后勤,统率,发明郭嘉会玩?你别逗我,郭嘉只是个谋士,出出小主意。跟自己带兵,自己统率还是有差距的。简单说,郭嘉都不陪是一个军事家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真有历史记载吗?还是人为的附会,后人加上的?
三国时期,几大顶点谋土,孔明郭嘉庞统贾诩,真说综合能力,还是诸葛棋高一着,无论情商智商,还是为人为民治国,诸葛孔明不是这几个人能比的。
郭嘉在官渡之战中,以十胜十败论,说袁绍好谋无断,深透人性,也预亊如神!致使赤壁曹公被烧了屁股,痛得大哭曰:若使老郭活着,老子焉有此败!推崇如此,使众谋士羞渐!但赤壁之战这个孙刘联军的刘,却是在郭嘉眼皮底下,向曹借三千兵马窜掉的,类似于鸿门宴项羽放跑了刘邦,这祸是深远的,也不知当时老曹和老郭怎么想的。
孔明长于治国治民,军事以谨慎为主,不想弄险!正因为如此,阳谋为正,阴谋为负,若以人心险恶,出奇制胜,自然郭庞贾优之!
人,还是拚到底,拚个综后实力吧!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便如清风拂山山更秀吧!
历史上的郭嘉是否被神化了
感谢邀请。
历史不会将历史上的任何人物神话。郭嘉郭奉孝的确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虽然英年早逝,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是辅佐曹操的十余年间,屡出奇谋,功勋卓著,为曹操统一北方贡献甚巨,在三国历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篇章。
谋士有很多种,有的谋人、有的谋事,郭嘉则是谋心。
曹操新败于张绣时,遭到袁绍羞辱。曹操欲讨伐之但恐实力不足,郭嘉此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论。说明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准确的分析了曹操相比袁绍的十方面优势,振作了曹军斗志,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谋士团的地位。
公元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程昱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认为刘备有英雄名声,在穷途末路时投靠而来,如将其杀死,会召来杀害贤士的恶名,将无助于招贤纳士,于大局不利。曹操同感,便没杀刘备。不过郭嘉认为关张二人皆有万人敌之能,不可予之刘备,遂建议将刘备软禁,并将关张二人分开安置,将其三人分而治之,并慢慢为曹操所用,但曹操并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反而对刘备采取了动之以情的感化措施,为以后刘备鱼归大海、鹰击长空埋下了隐患。
公元200年,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决定在同袁绍作战前,先灭掉来初来乍到徐州的刘备。但是大家都怕袁绍乘机攻打许都,后方起火怎么办。曹操也有此忧虑。但郭嘉却认为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把握时机,而刘备立足未稳,我若速攻之,必胜。然后再对付袁绍,则无忧。于是,曹操东征,大破刘备,俘虏刘备妻子,生擒关羽。
官渡大败的袁绍郁闷病逝,曹操攻打袁谭袁尚,连战连捷。大家想乘胜灭掉二袁,此时,郭嘉却建议退兵。他分析说袁谭袁素有不和,兼之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进谏谗言,二袁必会反目。可先任之发展,静待其变,再做打算。果不其然,曹操刚到许昌,袁军生变,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二袁各个击破。
后来曹操远征乌桓,郭嘉建议放弃锱重,轻装简行。由此成就了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可惜的是,郭嘉在征乌桓回军时染病去世,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以上绝不是演绎,而是真实的郭奉孝,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试金石,大浪淘沙,真金始现。
谢谢邀请。郭嘉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曹操阵营最为知名的“五大谋臣”中,他年龄最小,却算无遗策,每每在曹操焦头烂额时,以惊人的军事天赋助曹操打破僵局,但他却在37岁时过早离世,像一颗流星划过三国的天空,虽然短暂,光芒也足够耀眼。对这样的人物,是不需要什么神化的,之所以有人这样看,那是对郭嘉了解太少的缘故。
先看郭嘉的政治远见。郭嘉生于公元170年,在他20岁后,就隐居山林,明为避“战乱”,实际上是在暗中结交各路豪杰,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平台,这个日期距离东汉灭亡还有30多年的时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在识人观世方面很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他出山后,先是在袁绍麾下,因为当时袁绍的势力最大,而且又效仿周公、非常高调的广招天下英才,但是他又一次看出了问题,发现袁绍这个人“多谋无断”、做事又抓不住主要矛盾,难成大器,于是果断离开,来到了那时候还比较弱小的曹操阵营,终于得遇明主,一干就是11年。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青年郭嘉的选择,早早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
再看他的军事谋略。我们先来看看郭嘉跟随曹操时的战略格局,当时东汉有13个州,不用说,每个州都是豪强割据着,彼此之间一会儿抱团取暖,一会儿又反目成仇,乱的一塌糊涂。在这13个州外,还有刘表、刘焉父子这样的朝廷命官,马腾、韩遂这样的统兵武将,再加上各地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武装势力,等等。以上所列的地方武装集团,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独立王国”,谁都不受朝廷控制。乱世枭雄起四方,这个时候,除了实力因素外,谁的战略正确谁才能保证不被淘汰出局。郭嘉针对当时最猛也是最难缠的袁绍,为狂躁不安的曹操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帮助曹操制定了近、远期作战计划,于是后面就有了曹操的真正崛起。
还有郭嘉超越众人的妙计奇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我感到,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郭嘉的谋略水平还是非常恰当的。除了上面说的“十胜十败”大战略,在具体的战役中,郭嘉也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时,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传来孙策欲偷袭曹操老根据地许昌的消息,在混乱时郭嘉对曹操建议,孙策不得人心,干不成事,集中精力对付袁绍即可;官渡之战后曹操想乘胜追击,先前力主进攻的郭嘉这时却建议退兵,结果孙策还未渡江就被刺客谋害,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又生内讧……因为郭嘉的妙计,曹操这两仗打得有惊无险,赢得是轻松加愉快。这样的奇思妙想,在郭嘉追随曹操的11年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怪不得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要哀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不少历史人物都给予了郭嘉很高的评价,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活的时间足够长,三国走向或许真的有不少未知数;也正因为他的缺席,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于是有人就说“若是当年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这虽然只是文人式的一厢情愿,但也足以证明郭嘉的丰功伟绩和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