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上最大降雨
2021年7月14日至15日,香港遭遇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降雨,市区至少有100毫米的雨量,部分地区则超过了300毫米。这次暴雨引发了洪水、山泥倾泻和交通瘫痪等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香港特区政府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学校和部分政府机构,暂停公共交通等,以确保市民的安全。
2020年8月,香港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导致水灾和交通堵塞。根据香港天文台数据,8月12日至13日期间,香港地区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391.2毫米,创下了历史纪录。这场降雨由热带低压和季风活动引起,持续时间长且范围广,给香港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和救援队伍积极应对,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城市防洪设施的关注。
6月12日,一个强烈雨区影响香港,香港天文台于当天上午6时至7时期间,录得雨量108.2毫米,当时创下了6月份最高单一小时降雨量(纪录在2008年6月7日的8时至9时的145.5毫米雨量被打破)
历年香港的人口
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得到的数据(2015年)
1841年,估计全港有7000人。
1845年,最早的人口统计,香港人口23817。
1861年,119321人。
这一段的人口剧增,与太平天国起义,内地战乱,难民涌入有关。
八九十年代感觉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大陆的电影黄金期又是什么时候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现在就是大陆电影的黄金时代。
怎样去判定是不是黄金时代,我认为方式很简单,就看这个时代留下的经典是否足够多。
香港的黄金时代毋庸置疑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群星璀璨的年代,至今让我们神往,各个类型的经典电影层出不穷。说到那个年代,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仿佛那几十年香港电影独得上苍垂怜。但事实上呢,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产量有多少呢?1993年产量为234部,在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经典是多少呢?整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经典电影,应该不会超过100部,每年平均不到5部吧。
现在的大陆电影每年能留下来的经典有多少呢?因为还没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不方便下结论,但我猜想应该每年3部总会有吧。每年能留下来3部经典,这算不算是黄金时代呢?
有目共睹的是,现在的电影票房越来越向电影的质量和口碑倾斜了,在这个趋势下,我相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据此,我是否可以认为现在就是大陆电影的黄金时代,或者说现在就是大陆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呢?
一定会有人骂,现在的大陆电影这么烂,你还好意思说现在是黄金时代,你有没有判断力啊?朋友,请您去看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那时候的烂片也是一大堆。现在很多公认的经典电影,在那个时候也是被骂做烂片的,最著名的惨例就是周星驰先生的《大话西游》。
以上为一家之言,欢迎批判。
这个问题得从艺术含量和票房数据两个层面来说。
评判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一个标准,标准不一样答案也就不一样。评判哪个时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是如此。我选择了艺术含量和票房数据两个标准分别来说。
1.艺术含量。我认为从艺术含量来讲,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正好是以郑正秋、张石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导演活跃的时期。那时的创作量很大,风格也更多元,有写实风格的,有魔幻风格的,有武侠风格的,有戏剧风格的。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诞生的初期,第一代导演就做了广泛的艺术尝试,开拓了电影表达的领域,成为记录一个时代的见证。电影也肩负起了自己的文化使命,为艰难前行的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至于,其他作者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霸王别姬》、《黄土地》等等获奖作品就说是黄金时代就偏颇了。那时的获奖作品相对比例还是很少,说来说去就那么几部,就那么几个导演,电影的内容并没有对那时的社会产生作用。所以,我认为从艺术含量来讲,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2、票房数据。这个层面就简单多了,没有什么好说的。数据摆在那里,目前中国票房总额已经到达六、七百亿,是所有历史时期无法匹敌的。一部电影动辄四、五十个亿,也是前面所有时代无法相比的。当下时代的电影已经不单纯看质量和内容,还有各种宣发和炒作。从票房数据来看,当下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从两个方面来说说吧!一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这就要回顾下中国电影产业史了。
这个太大,如果聚焦改革开放以后这段时期,是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八十年代电影市场是火爆的,可以看看方面金鸡百花奖老百姓的参与热情,以及大众电影这本杂志的热销,这股热情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大量港片外片的引进和vcd 的兴起,影院落寞了,电影院也纷纷关闭,相应的国产电影制作发行也进入低潮!转折应该是04年张艺谋的《英雄》,
开始了中国电影正式进入市场化,而当时的中国经济也摆脱了98金融危机的阴霾进入快车道!再到近年来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可以说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寻找出路的等待时机的20年,从事电影的人也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二是中国电影现状。中国电影从来不缺经典影片,每个时代都有。但商业影片首先是个产品,要让大多数花钱的用户得到满意。这样电影就变成了一件工业产品,
从产品设计就得考虑用户需求,这样电影就变成工业,有固定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才能保重最后投资不亏本。烂片多,也说明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还不够,但这样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大量资本进入电影产业,
说明未来中国对电影需求的长期上涨趋势!当观众对需求逐步改变,电影质量自然就会上来。这一过程就跟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开始是低端,以后逐步追求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这些都需要资本、市场、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我认为就产业而言,当下才是黄金时代!
最近这几年应该说是中国国产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在我们以往看不到的这种票房盛况,这几年不断的出现,比方说出现了小成本制作,却收获了票房冠军,这样的电影界奇迹,比如《泰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的烦恼》还有最近比较火的《我不是药神》这些片子的投入资金并不多,可最后却成为了国产片的票房冠军,那么这样的奇迹是谁创造的呢?
毋容置疑的就是徐峥,因为是徐峥导演的《泰囧》才让中国国产电影迎来了一个喜剧的黄金时期,而且徐峥也是这部片子里面的主演之一,不仅仅是这样,在前不久,电影节弄一个排行榜,就说一个演员,这几年频繁演电影,它的票房加起来是多少? 冠军是黄渤,排第二名的就是徐峥,就说一个演员有这样的成就很了不起了,同时它又是最高票房影片的导演,像这样的全才,在中国电影界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多,如果中国电影要想繁荣起来的话,真正的达到一个高度,可能像徐峥这样的全面人才,是电影界最需要的。
徐峥是上海人,其实从喜剧的角度来讲,徐峥的天赋并不算是顶尖的,因为往往中国现在搞笑呢,都被一些草根人物把握在自己手里,比方说黄渤,王宝强,葛优。 就是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反精英化的,他们肯定不是社会精英,而是草根或者是小人物,这些人在搞笑。
但是你看徐峥,他不是,其实徐峥的身上是这个社会精英的一种体现,要么是白领的气质,要么是一种商务精英,你看他拍的所有片子里面,包括最近大火特火的,它里边儿也是一个能够操控一定资源的这样的形象,按理说这样的人是很难被调侃当作喜剧电影的主角的,然而徐峥就恰当的巧妙了这种关系,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准。所以说从徐峥的《泰囧》开始,中国国产电影的黄金时期才到来。
支持的点赞👍!欢迎一起来讨论
中国内地电影经历了长达15年的低潮期后,从2009-2019年马上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十年。
2009年7月,《变形金刚2》打破沉寂11年之久的《泰坦尼克号》纪录。而这一纪录又被4个月后的灾难片《2012》打破。
不过,屁股还没坐热的《2012》,在两个月后,就又迎来了《阿凡达》的上映。上映数月的《阿凡达》最终获得了13.6亿的惊人票房成绩,将这内地影史票房纪录提高了2.6倍,这还不包括当时影院以及系统瞒报的各类数据。这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作品第三次引进中国内地,也是第三次刷新了内地票房纪录。
短短半年多,三次刷新内地影史纪录,这在过去,在未来,都已经成为绝唱。
在《阿凡达》的助力下,内地银幕数增幅大幅提速。同年,《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的票房成绩也都超过了4.5亿。2010年年度票房大盘首次超过百亿,同比增幅首次超过50%,中国票房正是进入全速时代。
2014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的票房在短短一个月内达到了19.78亿,再次刷新纪录。不过,当时众多影迷与观众也为如此票房巨制因为密钥没能够延期最终突破20亿而遗憾,因为此片上映最后一天仍然有1300万的票房产出。
在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进口片逐渐获得了密钥延期的机会。当然,这跟大多数进口片也伴有内地公司的投资有关。
次年,《速度与激情7》继续在一个月内狂揽24.27亿票房,刷新内地票房纪录。这也是内地影史的最后一个进口片影史冠军纪录,并将持续保持下去。
三个月后,现象级国产合家欢电影《捉妖记》上映,最终通过各种手段票房达到24.4亿票房,这也是国产片在院线改制后拿到的第一个票房冠军。
国产电影也从2015年开始,也进入了全新的爆发期,《美人鱼》《战狼2》接连以10亿甚至20亿的跨幅打破新的纪录。《战狼2》也成为全球影史第一部闯进TOP60的非英语电影。
《战狼2》票房最终达到56亿,将《美人鱼》保持的单片票房纪录提高了67%!
2018年年票房大盘达到609亿,刷新影史新的票房纪录! 大年初一票房突破14亿,单日票房的最高纪录产生!
另外《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也都获得了30亿+的票房成绩。随着《战狼2》纪录保持将超过2年,下一部打破《战狼2》56亿票房纪录的,还会远吗?
但问题是我们的电影产业工业化程度还不够,现代化程度要提高,剧本、演员、导演、制片、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衔接也有待成熟。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香港电影的黄金期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从85年到95年可谓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香港电影无论从导演到演员都是黄金一代。导演包括徐克,吴宇森,林岭东,王家卫等等,演员方面更是空前强大,周润发、成龙、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张敏、吴倩莲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人物。这些都得益于邵氏电影公司的无线演员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从九十年代后期,香港电影开始青黄不接,没有好的作品,导演大多没有新的想法,还是从前的老一套,没有创新,新的导演和演员表现更不尽如人意。
内地的电影可以说这几年有些不错的成绩,动不动就数亿、数十亿票房的成绩。电影市场规模也比以前强大,但我觉得中国电影还远不到黄金期这个词。因为国产电影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跟好莱坞的电影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国产电影的演员大多是小鲜肉。很多演技派都是以前的老戏骨。年轻的有实力的演员根本没有小鲜肉戏多。
还有内地的电影在国际上基本没什么市场,国际大奖很少有内地的电影。很多票房高的电影都靠炒作。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的黄金期会在不久的将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谢提问。我是老叶,喜爱看电影。
香港情歌发展历程
50、60年代,在香港,国语歌曲开始出现在夜总会舞台,
当时本地著名歌手较为现时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 但是主要消费人群还是极少数华人。
到了70年代,开始出现粤语歌曲,许冠杰推出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则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
进入80年代,80年代的香港乐坛是香港音乐史上最辉煌和最缤纷多彩的时段。从许冠杰,罗文,林子祥,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王杰领衔的乐坛潮流到beyond、张学友的兴起 。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歌星及香港乐坛第一代天王巨星。
这段时间,张国荣,陈百强,谭咏麟,梅艳芳四大天皇巨星如日中天。
beyond,香港殿堂级乐队。是最早在中国大陆开演唱会的香港明星。BEYOND开创了香港乐坛的非情歌时代。
90年代后
1990年代香港乐坛进入巅峰时期,先有王杰独领风骚,后有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及王菲,郑秀文等实力派天后代表。
1990年代之前,香港流行音乐歌手并不重视国语流行音乐,在这之前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大多是来自其它大中华地区,直至1990年代开始后,以张学友刘德华为代表的四大天王开始进入台湾,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市场,尝试国语流行音乐的表演。
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亦是张学友,他的国语唱片《吻别》、《真爱新曲+精选》等均在海外获得极大的成功,亦取得了创纪录的销量,令其登上高峰。在这个期间,同为四大天王成员刘德华以《忘情水》《如果你是我的传说》等歌曲风靡整个华人地区。
香港下雪历史记录
香港从未有过降雪记录。香港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冬季平均气温在12至15摄氏度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26至29摄氏度之间。香港的气候条件不利于降雪,因为雪的形成需要气温低于0摄氏度。因此,香港从未出现过降雪,也从未有过下雪的历史记录。
在香港有犯罪记录大陆会留有案底吗
当一个人被定罪後,除非该罪犯上诉成功,留於警方或法庭之案底便不能被删除。
但根据《罪犯自新条例》第2条,如罪犯是初犯者(即没有其他案底),及被判处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罚款不超过10,000元,只要该罪犯在三年内不再犯案,其案底便可被视为「已丧失时效」。